原标题 :徐渭——自杀九次未死的原创奇才 前两天讲了唐伯虎,所谓的徐渭四大才子之首,其实要是自杀和今天这位比起来 ,恐怕唐伯虎自己也要说一句 ,原创我这萤火之光也敢与皓月争辉,徐渭大明王朝将近三百年 ,自杀文人雅士无数,原创可在后人看来 ,徐渭只有三人才配称得上大才子,自杀第一位就是原创我之前曾讲过的解缙,他位极人臣 ,徐渭甚至能在立太子这样的自杀事上一锤定音;第二位就是名至实归的状元郎 ,杨慎,原创“滚滚长江东逝水,徐渭浪花淘尽英雄”,自杀《三国演义》开头那闻名天下的临江仙就是他写的;而最后一位,却是屡试不第 ,只考中一个秀才 ,最后因贫困交加而死,即使如此,却被人称为不世出的奇才 ,他就是徐渭。 徐渭 ,初字文清,后改文长 ,生于1521年 ,浙江绍兴人,他一生别号无数,但最有名的就是青藤老人或者青藤道士,他多才多艺 ,在诗文、戏剧、书画等各方面都独树一帜 ,他是中国“泼墨大写意画派”创始人、“青藤画派”之鼻祖,他还曾担任过胡宗宪的幕僚,助他东南抗倭 ,擒徐海 、诱汪直 ,都有徐渭的功劳,可是到了晚年却贫病交加,藏书数千卷也被变卖殆尽,他自称是“南腔北调人”,万历二十一年,离开人世,时年七十三岁。 好像一般天纵奇才的人,童年都很不幸,所以徐渭也不例外 ,他爹徐鏓是夔州五品同知,相当于重庆市副市长,不过当时的重庆可是边远山区,与如今不可同日而语 ,由于之前的两个儿子相继离去 ,年过花甲的徐鏓奉子成婚 ,将续弦苗夫人的婢女纳为侍妾。十月怀胎,生下一子 ,就是徐渭,可是就在徐渭出生不过百日 ,徐鏓便因病去世了 ,苗夫人虽然无后,却将徐渭视为己出,占为己有,寄予厚望,悉心教导 ,或许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,在徐渭十岁那年,苗夫人竟不顾徐渭的一再哭求 ,狠心的将徐渭的生母卖了出去,赶出家门。此人伦悲剧,让年幼的徐渭深刻体会到了庶子之悲哀 ,为他之后的性格变化,人生苦境 ,埋下了伏笔 。 史传徐渭自幼聪颖,才思敏捷。不仅文章写的受到山阴县令的赏叹与嘉奖,而且还在音乐上颇有天赋。十四五岁上下,他学琴并自制琴谱 。闲暇时,徐渭还随名师学习剑术骑射 ,可谓文武全才,可是到了第一次应考秀才,不中!三年后再次应试 ,依然不中!残酷的事实告诉徐渭,“纵使你有通天之才,不会规规矩矩写八股文 ,也是白扯!”所以他连续九次参加科考 ,也仅仅只中了个秀才。 古之读书人 ,多次科举不第者很多,像韩愈 ,左宗棠 ,可是他们最终获得赏识 ,成为一时之贵。说起终生不得登科,却有才名如徐渭者 ,除了后世的蒲松龄 ,恐怕再也找不到第二人了 !从二十岁到四十岁的这二十年,是徐渭消沉的二十年 ,是他尝遍疾苦的二十年,徐渭曾因无钱娶妻,入赘潘姓人家为婿,在那个时代,入赘是一个男人最大的无奈和羞耻 ,更何况徐渭是一个满腹诗书才气的读书人呢,可是这段日子却是他极其难得的一段幸福时光 。 潘氏年方十四 ,生的娇柔秀丽 ,花容月貌。更难得的是 ,两人经历也有颇多相似之处 。徐渭生而丧父,潘氏早失母爱;徐渭庶出,潘氏跟着继母过活;总之,两个人的经历极其相似 ,婚后五年 ,潘氏为徐渭生下一子 ,取名徐枚。不幸的是 ,当年秋天 ,潘氏因患肺病逝世 ,不过十九岁韶华 。爱妻的离去 ,给徐渭备受创伤的心灵 ,又划下了一道重重的伤痕。 这样多的变故和挫折,早已超出普通人的承受极限 ,可是徐渭却激发出了胸中的不平之气 ,荆轲和高渐离是徐渭最崇拜的偶像 。徐渭曾师从武术大师彭应时专研剑术,既然无法效仿荆轲刺秦,那又何妨不做高渐离 ,与屠夫野人狂饮纵歌于市井之间 ,击筑助兴 ,有一日浙东大侠吕正宾在桐乡大破倭寇 ,事后找到徐渭痛饮数日,并以”断倭之首取下腰”的日本刀相赠。分别后 ,徐渭佩刀策马三十余里,枕刀而眠。 由于只考中一个秀才,徐渭虽然才华过人,却处处低人一等 ,诗书画曲 ,在当时的人们眼里,都是杂学 ,通俗点来说,就是不入流,徐渭性子高傲,因此半生潦倒,可能确实和唐伯虎有些同病相怜,但不同的是 ,唐伯虎遇到了宁王 ,人生彻底悲剧了,而徐渭遇到的是胡宗宪,可以让他一展军事才华,在平定倭寇上屡出奇谋 。 嘉靖时期,东南沿海倭患不绝。徐渭熟读兵书 ,在他心里也有更远大的志向 ,1555年 ,两万明军围剿盘踞在陶宅的一千倭寇,结果大败。徐渭写下了一篇《陶宅战归序》 ,“能言者多在下,不能察而用者多在上” ,毫不留情地指出明军战败的根本原因在于为帅者不能用人 ,这篇文章吸引了后来接任浙直总督胡宗宪的目光,由于胡宗宪与严嵩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,所以高傲的徐渭不愿为之效力,后来胡宗宪礼聘再三 ,徐渭这才勉强答应。 胡宗宪威震东南,治军极严 ,府中人看到他都俯身说话,头也不敢抬 。徐渭到任的第一天 ,却穿了一身破衣服 ,长揖之后就自己坐下,旁若无人地纵谈天下大势,胡宗宪非常欣赏徐渭的才华和豪侠之风 ,以国士相待,徐渭没有辜负他的厚爱,入幕之初,代其连写《进白鹿表》和《再进白鹿表》,嘉靖帝读毕大喜,赏胡宗宪宝纱彩缎,赐一品俸 。至于抗倭的战略部署 ,徐渭也无不与之筹划,诱降倭寇首领汪直 ,就有他的一份功劳。而为了制定破敌之策,他甚至还主动充作士兵 ,上前线侦查敌情 。 人生难得是知己 ,胡宗宪对于徐渭有的就是知遇之恩 ,虽然被聘为幕僚,却还能恃才放旷。他为了实现胡宗宪的抱负 ,不惜作表,进献祥瑞给嘉靖,从而让胡宗宪稳固地位 。一身的才华,作了阿谀奉承的文章 ,为的是胡宗宪能够安稳筹谋,平定倭寇 ,只可惜朝堂风云变幻,严嵩倒台,徐阶上位,而胡宗宪是严党,曾经上位的手段 ,变成了催命符 ,曾经的总督锒铛入狱,东南第一幕僚徐渭也黯然退场。 胡宗宪入狱 ,徐渭自然受到牵连,也许受不了身体和精神上的压力 ,于是他准备自杀 ,首先他以斧劈头,血流满面连头骨都劈裂了,可惜未死;接着又拔出墙上的铁钉 ,贯入耳窍一寸有余 ,鲜血狂喷 ,仍旧活了过来。后来又用锥敲击肾囊,就是蛋蛋,前前后后竟连续自杀九次之多 ,始终没死,可谓空前绝后了 !也许是徐渭命硬,也许是上天不忍让这样一位天才过早的结束生命 ,总之,徐渭坚强的活了下来。 徐渭曾收了一个学生 ,这位学生是一名武将,徐渭又精通兵法谋略,自然倾囊相授,这个学生尽心学习 ,日后在朝鲜击败了日本大名鼎鼎的丰臣秀吉 ,几乎将二十万倭寇赶下海去。这个学生就是一代名将李如松 ,在徐渭回乡后 ,师徒二人始终书信往来 。当得知徐渭生活困顿 ,李如松再次邀请恩师北上 。可是当徐渭走到徐州,病情复发,难以支持,便折返回乡 。从此,这一位命运多舛的天才,至死再没离开过绍兴 。 当七十三岁的徐渭咽下生命的最后一口气,他绝对想不到自己能在后世有那么多粉丝 ,郑板桥自称“青藤门下走狗”;齐白石恨自己不能为他“磨墨理纸”,徐渭生前籍籍无声,死后却暴得大名 ,说起来,大部分还要感谢袁宏道在煤灰里的意外发现。从此,绝世奇才徐文长,开始在艺术的长河中大放光芒 。后人对徐渭的艺术成就 ,赞不绝口 ,但对其生平 ,多有褒贬。有人说他是疯子 ,说他是狂人 ,说他是中国的梵高,其实徐渭谁都不是,他只是他自己 。返回搜狐 ,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: